一项《柳叶刀》发表的研究指出:每天久坐超过6小时的人,健康风险比坐得少的人高出20%以上。CNN 2017年援引美国心脏协会相关研究指出:每日久坐超过13小时者,其死亡风险几乎是久坐少于11小时者的2倍。即使进行定期锻炼,如果大部分时间仍处于静态状态,仍无法完全抵消久坐的负面影响。
2. 久站:你以为站着更健康?
与久坐相对,很多人以为“站着工作”就万无一失,事实并非如此。长时间站立同样会对身体构成压力。长期站立虽然保持了一定的肌肉张力,但也带来一系列静脉与关节负担。由于下肢长期处于重力作用下,血液回流受阻,静水压持续升高,极易诱发静脉曲张等慢性病变。
久站的常见危害:
下肢静脉曲张:血液因重力回流受阻,血管壁扩张形成曲张,严重时甚至出现血栓性静脉炎。
关节负担加重:特别是膝关节、踝关节长期受压,容易出现关节疼痛和变形。
下肢浮肿和疲劳:肌肉持续紧张,容易导致水肿、酸胀。
腰背劳损:长期保持固定姿势(如柜台后站立、教室授课),脊柱受压明显,久而久之出现慢性腰背痛。
加拿大一项针对工厂工人的研究发现:每天站立超过5小时以上,罹患下肢静脉曲张的概率大幅增加,甚至影响生活质量。
二、静脉血液回流机制与久坐久站的影响
下肢静脉系统需克服重力将血液送回心脏,主要依赖以下机制:
肌肉泵作用:尤其是小腿三头肌在步行或活动时的收缩对静脉施加压力,有助于血液向心脏回流;
静脉瓣膜作用:防止血液倒流,维持单向回流路径。
当维持单一体位(坐或站)时:
静水压持续升高:久站时,足部静脉压可升至80–100 mmHg,久坐时因下肢位置低于心脏,静水压亦显著上升;
肌肉泵功能丧失:静止状态下小腿肌群无收缩,血液回流显著减慢;
瓣膜结构疲劳:长期高压使静脉瓣膜失去张力,导致闭合不全;
血流速度下降:多普勒超声数据显示,久坐状态下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下降可达70%以上,增加血栓形成风险,尤其对肥胖、妊娠或既往血栓史人群更为危险。
二、那“一天站多久”才算过量?
目前,医学界并未对“站多久”为绝对限值定出标准,但有一些权威建议和实践参考值,可供我们日常生活中参考:
专家建议:
久站时间最好不超过2小时/次,每站1小时,应活动或坐下休息5-10分钟。
每天累计站立时间控制在4-5小时以内较为安全,当然,这应根据个体差异灵活调整。
如果你是“必须久站”的职业(如护士、导购员、教师等),建议使用站立垫、穿医用弹力袜,定时抬腿缓解血液回流压力。
警惕以下信号:
腿部持续性酸胀、浮肿;
小腿皮肤发黑或有瘙痒;
静脉明显突出、扭曲;
出现走路疼痛、腿部沉重感。
这些可能是静脉曲张或静脉功能不全的信号,应及时就医。
三、久坐多久算“久坐”?
久坐指的是连续保持坐姿30分钟以上不变,或者每天坐着的总时间超过6小时。医学研究表明:
每天坐超过8小时的人,健康风险明显增加;
即使你每天锻炼1小时,如果其余时间长时间坐着,依然无法完全抵消其负面影响。
四、如何科学应对久坐和久站?
要想降低健康风险,并非只能“站着或躺着”,而是“动起来”才是关键。以下是一些实用建议:
1. 每坐30分钟,站起来活动5分钟
设定闹钟或使用智能手表提醒自己“动一动”。
2. 每天至少累计走路6000步
可分段完成,比如早中晚各散步10分钟。
3. 工作环境改造
使用升降办公桌,轮换站立与坐姿;
为站立岗位配置舒适的防疲劳地垫;
调整椅子高度和姿势,保护脊椎。
4. 穿戴防护设备
对于站立久的人群,建议使用医用弹力袜促进静脉血液回流;
腰背不适者可尝试护腰带或核心肌群训练。
5. 正确坐姿、站姿很重要
坐时:双脚平放地面,背部挺直,膝盖略高于臀部。
站时:两脚分开与肩同宽,避免“偏重单腿”。
五、特别提示:这些人群更要警惕
教师、护士、服务员:久站时间长,应特别关注下肢静脉曲张。
程序员、上班族、司机:久坐居多,应注意脊椎和血液循环问题。
孕妇与老年人:更容易发生血栓或水肿,更需合理安排坐站交替。
既往有静脉疾病的人群:需听从医生建议,使用弹力袜或药物辅助。
久坐和久站不是非此即彼,关键在“适度+变换+活动”
我们常说“生命在于运动”,并不是一句空话。无论你是上班族还是体力劳动者,改变“久坐久站不动”的习惯,主动增加身体活动频率,才是保护健康的根本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