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年得志,是众多家长所期盼的,也是众多学子所希望的。试想,一个二十五岁的县、处级领导站在麦克风前训话,台下坐滿了三十岁以上的听众,可见春风滿面潇洒人生,何等荣耀,何等自豪。假如在宴会上,众星捧月式的轮番敬酒夹菜,县座、处座的叫个不停,又是何样的感受。又如,一个二十来岁的天才,年轻轻的当上一个大企业的总师,率领成百上千的工程技术人员的研发团队,这个年轻的天才有没有一点飘飘然的感觉,走路带风的轻盈是人都能感觉到的。那盛况,那气势怎能不让人羡慕甚至忌妒。
我又想起了三国时期的几位英豪,少年得志,纵横驰骋,无愧是当世之英雄。周瑜十七岁开始领兵,二十四岁,便提调两千兵马,又任东吴水军都督,大战刘鳐首立战功,火烧赤壁名揚四海,可谓少年得志也。孙坚年纪轻轻便任长沙太守,统兵数万,驰骋江东无人能及。孙策继父业立足江夏,击刘鳐征伯虎大杀四方,创下孙吴几十年基业。郭嘉学富五车,谋略过人,十胜十败之论流芳千古。商鞅只身赴秦,不畏強权,推行改革,为秦统一六国立下不世之功。晁错幼学申不害、商鞅刑名之学,劝君施仁政,䘏百姓万世敬仰。那位不是天才,那位不是少年得志而誉谤天下。机敏聪惠,勇略过人是他们的共同天资。然,自恃勇猛,傲视群雄,恃才傲物,我之外还有其谁,大概也是他们的共同之处吧。他们中谁不是年青气盛,不可一世,又有谁是谦虚谨慎礼贤下士者。对万物没有惧心,对人对事缺少敬畏,天外有天,人外有人这个道理又有谁能够牢记。忘记了自古英雄多磨难的教训,忘记了世间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不变定律,我行我素,最终逃不过英雄命不长的怪圈。周瑜三十六岁陨落巴丘,孙坚三十七岁被射死、孙策二十四岁被暗算,商鞅被车裂,晁错被腰斩,郭嘉虽善终,但病入膏肓,命不长久。国学大师曾仕強教授所说天才活不过三十九岁,是谶语、是天命还是历史的结论不得而知。事实证明,少年得志的天才终成大事者聊聊。但有一点:凡少年得志的天才要把握好自已,不逾距,不违命,注意身体保建康,才是长寿之道。才能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。
历史上大器晚成者比比皆是,老庄白须飘飘著书立说,老庄哲学流传千古。孔丘六十周游列国,劝人从善讲礼传播儒学,成就聖人大业。最具大器晚成者,莫过于姜子牙、曾国藩。姜子牙虽滿腹经纶,但七十岁前却一事无成,年青时杀猪屠狗赔钱赚了吆喝,老婆也离他而去。为生计卖面迂大风赔了个一干二净,仰天长叹鸦屎落入口中,可谓是穷困潦倒。七十岁迂文王,用其所学,纵论殷纣、文武,详柝天下大势,助周八百年王霸基业。
曾国藩五岁才会说话,幼时入学,一晚背不会一篇短文,梁上君子都能倒背如流,曾国藩仍一无所得。成年后屡试不弟,仕途渺茫,最后却成了直隶、两江总督,位极人臣,是汉臣中的翘楚。可谓是地地道道的大器晚成。
少年得志者固喜,但要顺应大势,不违天时,不骄不燥,不狂不傲,才是最终成才成大事之根夲。大器晚成者不卑,三十而立,四十不或,六十不逾,是他们晚成的重要条件吧。老成持重,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成了他们成功的秘诀。
只要成才,无论早晚,都受人尊敬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