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规下的信托业生存指南

新规下的信托业生存指南

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【信披】查看更多考评等级

(来源:用益研究)

2025年版《信托公司管理办法(修订)》的落地,为信托行业划定了“回归功能本源”的转型主线。本文先拆解新规的核心变化,再分析行业面临的调整难点,结合摩根士丹利、贝莱德等国际资管经验,最终给出不同类型信托公司的差异化路径建议,为转型提供清晰指引。

一、新规核心变化:锚定“功能回归”,划定转型框架

新规并非简单的规则调整,而是通过三大关键变化,推动信托行业从“融资通道”转向“功能型受托服务”:

1.业务聚焦:砍掉非本源业务,锁定三大核心

明确信托业务仅保留“资产服务信托、资产管理信托、公益慈善信托”三类,取消代保管、居间咨询等与“财产管理、风险隔离”核心功能无关的中间业务。这直指行业痛点——2024年国内信托行业融资类业务占比仍超40%,新规通过“做减法”,倒逼行业聚焦真正的信托功能。

2.责任压实:强化受托义务,打破刚兑依赖

重申“卖者尽责,买者自负”,禁止保本保收益承诺,要求从产品设计、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到存续管理,全流程落实受托责任。这与国际信托业“以受益人利益最大化为核心”的原则对齐,例如英国《信托法》中“受托人需尽到合理谨慎义务”的要求,此次正式落地为国内行业准则。

3.能力提标:资本、风控双升级,匹配功能需求

注册资本最低要求从3亿元提至5亿元,同时要求建立覆盖全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、设立受益人权益保护委员会。这意味着“靠通道赚快钱”的模式难以为继,行业竞争将转向“受托服务硬实力”的比拼。

二、行业转型难点:从“旧模式”到“新功能”的适配挑战

面对新规要求,信托行业在转型中需突破三大核心难点:

1.业务结构调整难:非标依赖惯性大,标准化能力不足

过去行业长期依赖非标融资业务,2024年标准化资产配置占比不足25%,而新规要求资产管理信托向“标准化、净值化”转型。但多数信托公司缺乏股票、债券等标准化资产的投研团队,短期内难以形成竞争力,存在“业务断档”风险。

2.受托能力建设难:从“重规模”到“重服务”的意识转变

传统模式下,信托公司更关注“拉规模、赚通道费”,对“资产托管、税务规划、公益落地”等受托服务能力投入不足。例如资产服务信托需对接房产、股权等非金融资产的确权与管理,多数公司当前缺乏此类专业团队与系统支持。

3.盈利模式重构难:短期转型成本高,收益回报周期长

本源业务(如家族信托、公益信托)前期需投入大量人力、系统成本,且收益多为长期稳定型,与传统业务“短平快”的盈利模式差异大。部分中小信托公司资本实力弱,难以承受转型期的成本压力。

三、国际经验借鉴:锚定“功能落地”,吸收适配经验

摩根士丹利、贝莱德等国际资管巨头在信托功能发挥上有成熟经验,国内信托公司可针对性吸收,避免“盲目照搬”:

1.摩根士丹利:“场景化服务”激活资产服务信托功能

其私人财富管理业务将信托嵌入“家族传承、跨境配置”场景,例如为高净值客户设立的家族信托,不仅管理金融资产,还整合股权托管、税务规划、家族治理协议起草等服务。这一经验适配国内高净值客户“财富传承需求年增速超20%”的市场现状,国内信托公司可先从“家庭养老、企业股权管理”等高频场景切入,逐步拓展服务边界。

2.贝莱德:“标准化+透明化”破解资产管理信托转型难题

作为全球最大资管机构,贝莱德85%的资产配置为股票、债券等标准化品种,通过指数化投资、目标风险策略降低波动,且全程净值化运作、信息实时披露。这恰好解决国内信托“非标依赖、信息不透明”的痛点,国内公司可优先推出宽基指数信托(如沪深300指数增强产品),以“低费率、高透明”打开市场。

3.黑石集团:“金融+产业”协同,做深另类资产信托

黑石的不动产信托、私募股权信托并非单纯投钱,而是联动运营团队参与资产管理(如商业地产招商优化、企业投后赋能),最终通过REITs实现退出。这一经验适配国内“实体经济转型需‘资本+运营’支持”的需求,国内信托公司可聚焦新能源、硬科技领域,开展“股权投资+产业资源导入”的另类资产信托。

四、差异化路径选择:基于资源禀赋,找准转型定位

不存在“适用于所有公司”的统一路径,信托公司需结合“资本实力、客户基础、产业资源”选择方向:

1.打造“综合型受托服务商”,对标国际巨头

资源优势:资本充足(注册资本超50亿元)、高净值客户多、跨领域资源广。

转型路径:参考摩根士丹利“全服务生态”,整合“资产服务+资产管理+公益慈善”业务,例如为超高净值客户提供“家族信托+全球资产配置+公益规划”一揽子服务,依托自贸试验区试点跨境信托,逐步向国际级受托管家靠拢。

2.聚焦“细分赛道”,打造特色功能优势

资源优势:某一领域有积累(如深耕新能源、熟悉县域市场)、客户定位清晰。

转型路径:参考黑石“产业协同”经验,选1-2个赛道做深,例如:有新能源资源:做“新能源项目信托”,提供“资金募集+项目运营+退出管理”服务。

熟悉县域市场:推“县域资产服务信托”,为农村集体资产提供托管、分红分配服务,成为细分领域“功能专家”。

3.聚焦“基础服务”,做专业化配套

资源优势:运营能力强(如托管系统成熟)、合规风险低。

转型路径:参考美国“State Street信托”,聚焦“资产托管、清算、信息披露”等基础服务,为基金公司、保险公司提供配套支持,以“轻资本、高周转”盈利,避开与大机构的正面竞争。

回归本源是起点,差异化是生存关键。

新规的核心是让信托“做回自己”——发挥财产管理、风险隔离的本源功能;国际经验是“加速剂”——帮助行业少走弯路;而差异化路径则是“生存密码”——避免千篇一律的转型内耗。

对信托公司而言,转型不是“要不要做”,而是“如何结合自身禀赋做好”:头部机构拼综合服务,中型机构拼细分特色,小型机构拼专业配套。唯有锚定本源、适配需求、发挥优势,才能在转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,真正实现“受托服务创造价值”的目标。

作者:周 萍

来源:中 信 信 托
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
💫 相关推荐

动感单车哪个品牌质量好?2025年最值得推荐的8款型号一览!
Ampme 移动音箱
365bet365备用网站

Ampme 移动音箱

📅 08-26 👁️ 5161
连环夺宝 - BB电子
365bet365备用网站

连环夺宝 - BB电子

📅 08-22 👁️ 1008